夏收正盛,不误农时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
关于做好 2022 年“双抢”期间
农机具保障工作的通知
文件提到了哪些重点?
一起来看看
1
强化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各地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建立健全统筹抓好“双抢”期间
农机具保障农业生产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预案,明确职责分工,狠抓措施落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均应成立“双抢”期间水稻抢收抢烘抢种工作小组,统筹做好“双抢”期间
农机具保障,形势会商,信息报送等工作,协调解决
农机转运堵点卡点,零配件和燃油供应,应急处置等难题,做到机具供应及时到位,成熟
稻谷及时收获,烘干机具保障充足,机插队伍运转顺畅,确保颗粒归仓。县级要建立覆盖到各乡镇的抢收抢种工作联系机制,各乡镇要明确专人负责,随时调度机具运转及保障情况,强化应急保障等工作,确保有机可用,有件能换,有油可加,有人可用。
2
强化摸排调度,实施精准对接
各地要密切关注本地水稻成熟情况,做实做细供需对接工作,准确掌握本地
农机服务组织作业能力,机具分布状况,机主联系方式,以及跨入作业机具数量等情况,协调填补机具需求空缺,确保早稻熟后有机收,晚稻移栽有机种,收种在适收适种期。要科学调度跨区作业机具,根据辖区内作业机具自给率,依存度等情况,按自我保障充足,紧平衡和缺口较大等三类情况进行研判分析,重点关注并指导作业机具缺口较大的区域,提前细化并提早公布机具保障措施,确保跨区到本地作业的机具数量充足,正常作业。要切实解决机具转运,机手跨区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机具运行畅通。要及时调度
稻谷烘干情况,引导烘干中心充分挖掘潜力,提升作业能力;要加强流动烘干设备的调配,积极协调解决农民烘干过程的困难,确保早稻应烘尽烘,及时归仓。
3
强化沟通协调,做好服务保障
各地要主动与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公安,石油石化,气象等部门沟通协调,认真梳理当前已经或可能影响机手返乡机收,
农机跨区转移和下田作业,
农机具及配件调运,
农机作业用油供应等堵点卡点,及早明确打通堵点卡点的工作措施,并下发传达至各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费站,防疫检查点,跨区作业接待站等点位,确保工作落实。要及时将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销售分公司印发的《关于做好全省“十四五”
农机用油保障工作的通知》(赣农字〔2022〕28号)宣传到位,并推动
农机用油“三优一免”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要会同气象部门开展夏收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适时发布作业适宜指数,方便机手安排作业时间。要综合考虑交通便利,作业地块集中,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在有条件的地区提前选定跨区作业机具集中停靠点和相对独立的机手居住场所,为
农机跨区作业闭环管理提供防疫,餐饮,住宿以及通行,油,维修等便利条件。
4
强化技术指导,推进机收减损
各地要依托
农机农艺专家,
农机合作社,
农机大户,
农机“土专家”等,通过机收减损技术手册,
农机操作明白纸,小视频等宣传资料,采取“线上+线下”等渠道和“实操+理论”相结合模式,开展机收减损技术培训,树牢“减损就是增粮”意识。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积极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等活动,通过以赛促训等方式提高机手操作水平,降低机收损失。要积极推进老旧收获机报废更新,加大低温循环烘干装备与技术推广力度,减少粮食在烘干环节的霉变,爆腰等损失。要高度重视水稻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工作,积极协调当地发展改革部门,实化细化水稻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工作方案,及时梳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切实加以整改。
5
强化作业监管,保障人员安全
各地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认真落实
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抓好机收安全教育和技术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收割机在田里作业,人员在田块拾稻穗”等情况,严防机器伤人事件发生。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全省
农机安全大检查活动,加大巡查力度,严查严管,切实压实
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农机大户等生产经营者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坚守
农机安全生产底线。要完善
农机事故处理应急预案,落实安全生产24小时值班和带班制度,按规定及时报告安全信息并妥善处置。要加大
农机维修质量纠纷调解,及时处理
农机维修质量投诉案件,化解矛盾,,消除
农机安全隐患,为“双抢”
农机作业保驾护航。
6
强化宣传引导,及时报送信息
各地要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围绕“双抢”期间
农机具保障和
农机具抢收抢烘抢种等情况,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工作新亮点,新经验,新成效。通过宣传报道,在全社会树立和营造支持
农机,关注
农机,合力促进
农机化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广泛收集工作建议意见,优化工作措施。要做好“双抢”期间
农机生产进度和生产动态的报送工作,指派专人负责,按时报送,保证信息质量。